点击查看详情

用户登录X

在线咨询

首页>新闻资讯>生态环境创新案例 | 深莞惠联合发布全省首个都市圈生态环保规划

生态环境创新案例 | 深莞惠联合发布全省首个都市圈生态环保规划

发布时间:2025-07-21 10:17:44      来源:广东环保教育网

编者按:      


改革者进,创新者强,改革创新者胜。


广东省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在全力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广东美好家园的生动实践中,积极探索出许多具有广东特色的创新性解决方案和拓展路径。


《环境》杂志、“广东生态环境”微信公众号继续开展【生态环境创新案例】宣传,集中报道各地各单位的好个案好做法,宣传推广可借鉴可复制的好经验好模式,不断塑造广东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广东样板。












深莞惠联合发布

全省首个都市圈生态环保规划


近日,深圳、东莞、惠州三市生态环境部门联合印发《深圳都市圈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25—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广东省首个都市圈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也是深圳都市圈“1+N”规划政策体系中的首个专项规划,为深圳都市圈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明确了“路线图”,对粤港澳大湾区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锚定三大战略定位

谋划“1+1+1>3”的生态共赢愿景



《规划》深入贯彻落实美丽中国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充分衔接共建国际一流美丽湾区、都市圈一体化发展部署任务,提出打造珠江流域环境协同治理典范、美丽都市圈建设示范样板、全球城市群绿色发展标杆三大战略定位,以绿色转型发展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构建深圳都市圈生态环境共保共治体系,着力解决都市圈跨区域、跨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都市圈生态环境保护。


   


《规划》提出,到2030年,深圳都市圈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取得新进展,都市圈生态文明建设迈入新台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都市圈建设成效显著,为都市圈生态环境保护锚定了目标方向。《规划》围绕共推绿色低碳发展、共抓生态环境治理、共筑生态安全格局、共守环境健康安全、共育全民绿色行动分领域设置了共18项指标,分阶段设置到2025年、2030年指标目标值,分层级设置了深圳都市圈整体和深圳、东莞、惠州三市的目标值,推动都市圈生态环境治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提升,迈向互惠共荣新生态。



实现三大突破创新

构建“美美与共”的协调发展格局



打破传统行政壁垒,实现一体化制度创新。深莞惠三市同属东江流域,地缘相接、水脉相连,是不可分割的生命共同体。在三市政府统筹指导和都市圈联席工作机制下,三市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求同存异,由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牵头,联合东莞、惠州市生态环境局,首次构建统一编制、联合报批、共同实施的跨区域生态环境规划管理体制,健全常态化协商、政策协同、跨界共治、红利共享等体制机制,推动构建深圳都市圈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格局。


强化美丽示范先行,合力打造“湾区绿心”。充分发挥深圳都市圈作为粤港澳融合创新美丽湾区建设的核心引擎作用,积极探索都市圈美丽共建模式,《规划》创新设置专章对协同开展美丽城市、美丽县城、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建设等方面任务重点部署,积极打造“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的美丽都市圈,为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深圳湾的早晨》潘紫瑜 摄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协同高质量发展“破题”。《规划》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大胆先行先试,聚焦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协同区域法规标准,健全区域环境权益交易市场,构建都市圈一体化环境智慧监测网络等,着力打造都市圈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示范样板,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同城化高质量发展。



布局七大领域任务

切实推动规划“蓝图”变成“实景”



对标深圳都市圈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目标,《规划》针对性部署了七大重要领域30项重点任务,配套提出42个重点项目。


紧扣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开篇独立设置共推绿色低碳发展专章,把握“一主两副一极四轴”的深圳都市圈总体发展布局,形成都市圈绿色发展新格局。


强化共保共治体制机制创新,通过设置共抓生态环境保护、共守环境健康安全、共建环境治理体系章节,协同打造珠三角大气污染防治样板,系统提升东江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深入实施“四湾一口”陆海统筹综合治理,合力筑牢“一江三脉”绿美生态格局。


突出共建共享开放创新理念,专章部署共育全民绿色行动、共促区域交流合作、共推“美丽系列”建设,推动构建人人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大环保格局,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全方位、多层级开放格局,合力开启美丽都市圈建设新篇章。


为确保《规划》顺利实施、稳步推进,深圳将牵头制定配套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分工,建立动态跟踪机制,确保规划目标任务有计划、按步骤落实,共同打造生态环境品质国际一流的美丽湾区和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


 《鸥鸭同欢》黄征宇 摄